《鸣龙少年》中的教育现象
最近在热播的《鸣龙少年》中优秀教师雷鸣和心理老师桑夏共同成立了鸣龙十一班的故事。为了让学生们重拾梦想,雷鸣和桑夏因材施教,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帮助每个学生直面困境,改善家庭关系,建立乐观的心态,从而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与爱戴。最终,这批学生通过努力考入心仪的大学,开始新的人生旅程。作为教育从业者,追剧的时候更多关注点是在其中体现的教育现象,里面有很多值得深思。
01 教育公平
开篇雷鸣做了一个现场测验,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前进或后退,他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同学们看到每个人之间的差距,其实从生下来开始,每个学生之间就是不平等的。就像雷鸣对李燃讲的:“这个世界上,有很多东西是应该公平的,就比如说时间,一分一秒,对于咱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,但是你去了迪士尼,买了会员,你就是可以走特殊通道。你去涉外医院,就是可以节省排队时间。还有空气,你装了新风系统,就是跟别人呼吸的不一样。这个世间游戏本就不公平,但想要建立公平,不是靠在这里抱怨就可以。”
在目前社会中,双减政策看似解决教育公平问题,实则只是治标不治本。反而是使很多家庭唯一可以触达的资源门槛变得更高。剧中的 5 位学生在雷鸣的指导下,一路逆袭,实现了梦想,但在现实社会中,很多孩子却仍然处于被教育者所认为的低端位置。想要逆袭,可能会是几代人的努力。
02 因材施教
剧中的老师的独特教学方法有很多,比如历史老师会用飞花令教学生背知识点,地理老师用打太极来教洋流,以及雷鸣教学生们用学习树的方法将知识点串联起来,带领学生一起唱英文歌曲学习英语,去监控室上课,让学生观察优等生班级的学习习惯,为了让学生了解学历的重要性,带领学生亲自去求职市场感受现实的残酷。
在几位代课老师离开之后,11 班如何学习,雷鸣引入了 5 名同学互相出题以难倒对方为主,并且与其他班级老师协调,在晚自习的时候让 5 名同学到其他班级中来讲解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。这又就是典型的费曼学习法。
语文老师上课教大家如何学习语文的阅读经验。(1)流水读书:“读书的时候就像是在听歌,让内容自然平缓地流过,一定要忘记小学老师所教的逐字阅读,更别给我死记硬背。一本书,如果你想记住点什么,你就会越焦虑,别去默读它,别往回翻,用手指来引导视线,防止目光游移,眼睛会不自觉地被运动的物体所吸引。”(2)脱水读书:“甩掉书中的水分只看干货,根据二八定律,一本书里面,百分之八十是水分,真正有效的精华,只占百分之二十。一本书的前言和目录,是概要;序言和书评,是提炼;附录和后记,是总结。这些都是干货中的干货。你们要做的,就是把这百分之二十的内容干货,脱水提炼。然后明确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和这些干货的关系,有需要的话随时倒回去精读。当然了这百分之八十,是一定要考的内容,不是让你们全部放弃,而是有选择的记忆。”
03 关注心理
在面对压力、焦虑,雷鸣的做法是面对和解决,他说:“恐惧的源头是未知,那么焦虑的源头就是不确定。困难太多,头绪太乱,自己浆糊一片,未来混沌一片,那我们怎么办呢?我们就想办法把学习的问题变具体,再把这些具体一一实现。而这就是我们对抗焦虑的杀手锏”,他让学生把焦虑写下来,然后用二维表格来罗列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,其实这里可以分为三类,一是自己控制范围的、二是自己影响范围内、三是无法影响也无法控制的范围,比如中美关系,世界贸易,显然是我们无法影响和控制的,而学习对于剧中的 5 位同学来说,就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。在二维表格上列出需要提高的分数,从哪里得到这些分数,比如数学提高 5 分,那三角函数 2 分等。
关注心理另一条线是剧中的班主任桑夏,她是一名心理辅导老师,比如树房人的实验,对沈耀的救赎。心理问题除了老师也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,因为心理问题,是每一个孩子都无法回避的问题,在电视见到把学生心理问题、抑郁的影响等这类的题材还是比较感动,证明我们都在进步和成长。